課程綱要 (初中 / 高中DSE課程)

中二級

上學期

1

美國爆發革命的背景、成因、經過、結果及其影響

2

  • 法國大革命的背景、成因、經過
  • 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戰爭的影響

3

英語延展(法國大革命)

下學期

1

  • 工業革命

2

  • 中國對西方擴張的回應

3

  • 英語延展(香港)

 

中三級

1

香港淪陷的經過、原因

日本統治政策

  • 貨幣政策
  • 糧食配給
  • 歸鄉政策

日化政策

2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遠因

  • 極端民族主義

塞拉耶佛事件

  • 經濟與殖民地爭執
  • 軍備競賽
  • 同盟制度的形成
  • 英語延展教學活動(戰壕的生活)

3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

  •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否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延續

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形勢

  • 全球經濟大衰退
  • 極權國家的對外擴張與軸心國的形成
  • 軍國主義日本的對外擴張
  • 法西斯意大利的對外擴
  • 納粹德國的對外擴張
  • 大戰的經過
  •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 經濟損失和人命傷亡
    • 世界政治的轉變
    • 核武時代的來臨

 

 

中四級

香港的現代化與蛻變

要點

說明

1. 政治及行政轉變

  • 主要發展趨勢
  • 不同發展階段的特色

通過探究二十世紀初至1997 年香港在政治及制度上的轉變, 學生須指出政治發展的主要趨勢、不同階段的發展及其主要特色。

2. 作為國際城市的發展

  • 經濟發展、都市化與人口轉變
  • 中、外文化的共存與相互影響
  • 與內地的關係及在亞太地區擔當的角色

通過探究香港經濟及社會轉變的過程, 學生須追溯及解釋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發展。他們須描述不同時期經濟發展的特點及都市化與人口轉變的現象。學生須舉例說明中、外文化的共存與相互影響, 從而認識本身所屬文化的特質。學生亦須分析在不同時期香港與內地的關係, 以及在亞太地區擔當的角色。

中國的現代化與蛻變

要點

說明

1. 早期的現代化努力-改革與革命

  • 清末新政
  • 辛亥革命
  • 五四運動
  • 南京政府的現代化努力
  • 共產主義革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學生須識別晚清政府及南京政府的主要改革, 並評估這些改革對中國現代化的影響。同時, 學生須評價辛亥革命及五四運動對中國成為現代化國家的意義。學生同時亦須對促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主要政治發展有概略的了解。

2. 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及後毛澤東時代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演變

  • 政治體制的確立, 以及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
  • 毛澤東時代的現代化努力
  • 「文化大革命」及其對中國現代化的影響
  • 1978 年以後的改革開放

學生須描述國家的政治體制, 以及黨、政、軍三者的關係; 描述及評價毛澤東時代主要的現代化努力, 即五年計畫、「大躍進」及調整政策。他們須就「文化大革命」對中國現代化的影響作出評估。有關1978 年以後的發展, 學生須追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與地區經濟的源起及發展過程, 並分析這些發展如何影響中國的現代化及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的關係。

 

中五級

日本及東南亞的現代化與蛻變

要點

說明

1. 日本

日本在二十世紀初的  現代化

  • 二十世紀初政  治、社會、經濟、文化的概況
  • 軍國主義的興起 及影響
  • 二次大戰後的重建與 增長
  • 與亞洲其他國家的關係

學生須能透過日本在二十世紀初的政治、社會、經濟及文化的概況,評估當時日本現代化的程度,分析這些背景如何導致軍國主義的興起, 並評價軍國主義對日本及亞洲的影響。

學生須追溯及解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的恢復和增長及其政治及社會發展, 並舉例說明日本與其他亞洲國家在政治、經濟與文化關係方面的轉變與延續。

2. 東南亞-從殖民地到獨 立國家

  • 西方殖民主義的影響
  • 非殖民地化的起因及 獨立運動
  • 後殖民地時代的發 展;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演變

學生須描述東南亞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概況,特別是西方對該地區進行殖民擴張的影響。他們須分析引致東南亞國家非殖民地化的因素, 通過觀察不同國家爭取獨立的不同方法,找出獨立運動的主要模式,並探討後殖民地時代發展的主要特點。學生須以東南亞國家聯盟的發展為例,說明地區性合作的趨勢,進一步找出其與全球性合作趨勢的關係。

主要衝突與和平的訴求

要點

說明

1900年至1914年的國際關係

二十世紀初的歐洲競爭與衝突的起因;爭取和平的努力

學生須對二十世紀初歐洲主要強國的關係有概略的了解。他們須分析導致歐洲國家競爭與衝突的起因,及描述早期爭取和平的努力。學生並須簡單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如何在1914年爆發。

兩次世界大戰及有關的和約的簽署

  • 巴黎和會對國際秩序的影響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 安排及其影響
  • 兩次世界大戰的政治、社會、經濟及文化意義

通過探究巴黎和會的影響,學生須說明兩次大戰的因果關係。學生亦須舉例說明在兩次大戰間建立集體安全的嘗試及其結果,並找出它們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關係。通過考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過程中,國際間簽訂的主要協議,學生可說明戰後的國際秩序如何確立,以及在甚麼程度上這是新的國際秩序。他們並從政治、社會、經濟及文化的角度評估兩次大戰的歷史意義,並指出這些全球性衝突的短期及長遠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主要衝突及為和平所作的努力

  • 超級大國的對抗與關係緩和
  • 冷戰的成因、發展及特點
  • 美蘇關係的緩和
  • 蘇聯與華沙公約組織的瓦解

學生透過追溯冷戰的成因及直至1991年的發展,指出冷戰的特點,解釋美蘇關係逐漸緩和的原因,並識別導致蘇聯與華沙公約組織瓦解的主要事件間的因果關係。

 

中六級

要點

說明

其他主要衝突及爭取和平的努力

主要衝突的起因與發展- 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衝突;巴爾幹半島的種族衝突;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聯合國在維持和平方面擔當的角色

學生須解釋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衝突、巴爾幹半島的種族衝突及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的起因。學生亦須描述有關衝突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的發展,並評估聯合國在解決有關衝突中擔當的角色。

 

協作與繁榮

要點

說明

1. 經濟方面的國際協作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的重建、經濟合作與統合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問題與復興
  • 美國和蘇聯在歐洲的經濟重建及發展方面擔當的角色
  • 歐洲經濟統合的趨向及意義

學生須識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的經濟問題及復興經濟的努力, 探討美國和蘇聯在歐洲的經濟重建及發展方面擔當的角色, 分析兩國在作出決策背後的政治及經濟考慮,並評估有關政策的實效和影響。此外, 學生須追溯歐洲走向經濟統合的過程, 並評估有關轉變對歐洲及世界的意義。

2. 社會及文化方面的國際協作

  • 人口與資源;環境保育; 醫學及科技
  • 主要發展
  • 成就與局限

學生須舉例說明在人口與資源、環境保育,以及醫學及科技三方面邁向國際協作的主要嘗試。通過分析有關嘗試的成就與局限, 學生須了解在各主要議題背後的不同意見及利益衝突, 及評價國際社會對解決一些反復出現的全球性難題的能力。

葵涌循道中學
KWAI CHUNG METHODIST COLLEGE
訪客人次: 4361966
地址: 新界葵涌麗瑤邨
Address: LAI YIU ESTATE, KWAI CHUNG, NT
電話(Tel): 27450010
傳真(Fax): 23108900
Powered by Friendly Portal System v9.84